1月23日,年初二。
早上四點鐘不到,在淮海農場渠星小區環衛工人姜兆華的家中,姜兆華夫婦簡單地洗刷了下,匆匆吃了碗稀飯,就戴上帽子和手套,騎著電瓶車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進行保潔。
“我負責的區域是農場的文化廣場,這里是農場的中心地帶,也是職工居民除夕放煙火游玩的主要場所,為了確保在9點前完成清掃工作,我特地將妻子也一并喊來幫忙,確保能給職工居民營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廣場環境,苦點累點也值了!”姜兆華停下掃帚對我說,“你瞧,整個廣場掃下來的煙花紙屑就有10大垃圾桶,兩個人加起來了要干七個多小時才能保潔完成。”
這一天,淮海農場社區環衛綠化所還有38名像姜兆華那樣的環衛工人,比往日更早地投入清掃工作。而像他為了搶早完成保潔任務,將家屬請來一起幫忙的環衛工就有3個。
因為農場許多家庭在大年初一有不掃地的習慣,于是許多家庭就在年三十那天,提前將菜肴準備好,將該扔的垃圾扔了,所以年三十那天也是環衛工最忙碌的一天。負責收集垃圾的朱立忠師傅,一直忙到天黑,用壓縮環衛車整整拉了4車垃圾,就是為了大年初一來臨之際,清空200多個垃圾桶來存放垃圾,也讓一年辛苦下來的環衛職工有一天難得的休息時間。
在振興路與清風路交界地段,環衛工陳如林將垃圾車傾倒垃圾時遺漏的垃圾一一用鍬鏟起,并清理干凈。陳如林說,大年初一下午他就上班了,不放心環境衛生的他,發現多片區域垃圾桶滿了,于是他特地增拖了五六個新垃圾桶來應急,確保垃圾全部歸入桶內,不致溢出來影響環境。
“春節期間,我們比平常更早更長時間的在班,就是能給在淮海過年的親朋好友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,提升美麗淮海的外在形象,這是我應該做的,再苦再累也值得。”在淮海路上清掃衛生的曹建香說。
與此同時,位于淮海路、黃海路、渠星路等人車流較大的路段,環衛職工拉著收納車,不斷加快清掃速度,掃帚鐵鏟等工具齊上陣,他們身后就是一條干凈的路道,他們的身姿也成為道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同樣在現場巡視保潔質量的環衛所所長張海濤介紹說,春節期間,我們一方面通過增加人力,加大清掃頻次,同時還增強了機械化掃路車的作業次數,確保路面無積存、無雜物、無殘留。(陸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