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處暑”已過,以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為主的秋糧作物陸續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,同時也步入了病蟲發生且危害最大的時期,為了有效應對有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風險,淮海農場農業技術服務部門未雨綢繆,以三大舉措來規避秋糧病蟲危害風險,有效夯實了秋糧的豐產豐收。
目前水稻作物陸續進入破口抽穗期,也正是雨水、霧、露增多的時期,根據病蟲發生特點及趨勢,此時也是水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稻縱卷葉螟、褐飛虱等穗期主要病蟲集中防治階段。為此,淮海農場農業服務中心結合當前生育進程和病蟲發生的預測預報,提出了三方面的防控意見措施并推進落實。一是深入宣傳發動,加強服務指導。通過以層層召開穗期病蟲防治會議布置、病蟲防治現場會落實、簽訂病蟲防治責任狀考核和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巡回面上指導的方式,增強大家在思想上的重視程度,確保樹立主動出擊、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的思想意識;二是推進統防統治,強化物資儲備。充分發揮好植保無人機空中作業不傷稻株、全天候作業、施藥均勻、接壟準確、作業高效等特點,大力推進以大疆T50、T60為主要機型的專業化統防統治,全面打好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控總體戰。同時備足充裕的綠色高效防治藥劑儲備,保證防病治蟲有的放矢,應對自如。三是重視防治質量,杜絕防范漏洞。在穗頸瘟防治進程中,堅持“兩遍不動搖,視情防治第三遍”的原則,用藥時采取“肥藥混噴、雨前搶打,雨隙搶打,雨后補打”的防范策略,分類適期全程用藥,在破口前5—7天用好穗期第一遍藥,破口期用好第二遍藥,齊穗期視情用好第三遍藥。用藥時需要用足藥量和水量,避開水稻揚花、高溫天氣和大風時段,防治時可視苗情生長狀況加入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,實行肥藥混噴,促進水稻健壯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