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6月定工的我,如今已步入退休之年。回首往昔,漫長歲月里有蹉跎、有感慨,更有無數難忘回憶,尤其是童年的那些小事趣事,至今如電影畫面般在腦海中清晰呈現,難以忘卻。
在我尚未上學之時,父親擔任看青工作,我們的家位于淮海農場與地方邊界處的二垛橋口不遠處,那是一座簡陋的土屋,離隊部約一公里。那時日子雖清苦,卻也充滿簡單的快樂。記得有一次玩耍時不慎弄破手指,竟鬼使神差地抓了把干泥土敷在傷口處止血。如今想來,實在不可思議,倘若是在當下,必然得去醫院消炎、打破傷風再包扎,可那時傷口竟未發炎,沒幾日便好了。
上一年級時,連隊購置了一臺手扶拖拉機。經過專門培訓的仇師傅從場部將其開回。連隊上下視若珍寶,專門改造一間機房停放。那時,只要一聽到手扶拖拉機的響聲,學生們便紛紛從教室跑出來看熱鬧,畢竟在那個年代,這樣的機器實屬稀罕物。然而,機手師傅技術或許還不夠熟練,倒車幾次都未能成功進入車庫,最后把一邊的門擠壞才勉強倒進去。車停穩后,我們這群小孩立刻圍上去,左瞧右看,覺得特別新奇。有一回,手扶拖拉機停在門口,我出于好奇伸手擺弄三角帶,玩得太過投入竟忘了松手,瞬間,我的手被壓在轉盤上,破皮流血,著實吃了大虧,唉,皆因貪玩惹的禍。
到了二年級,我已記不清究竟是誰給了我一些蓖麻種子,說種了可以收獲很多籽拿去賣錢。我頓時興致盎然,便在家前屋后的空地上到處播種。秋天蓖麻子收獲季,每日一放學,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采摘。剝殼工序雖極為復雜,但我絲毫不覺疲憊。一番努力后,最終收獲了足足有20多斤蓖麻籽。我滿心歡喜地背著這些勞動成果徒步來到六垛供銷社收購點,供銷員問我是賣錢還是換油。我清楚記得,賣錢是4角5分一斤,換油只能給1角5分一斤。我毫不猶豫地決定換油,因為深知家里食用油極為匱乏。不過,換油也并非易事,拿著票據還得跑到六垛閘口糧站去兌換。如今回想,往返一趟足有十多公里,可那時的我卻絲毫感覺不到疲憊,不知不覺就跑完了全程。
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趣事,皆是我生活中的寶貴記憶。回想當年生產條件的簡陋,人們生活的艱辛,再看看如今處處洋溢的現代化氣息,我由衷感慨,這一切皆得益于黨的偉大領導,是黨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,帶來了今日的美好生活。我們這一代人,歷經歲月磨礪,見證了時代變遷,更應珍惜當下的好時光。同時,我們也要教導后輩不忘本,讓他們知曉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未來是美好的,但我們不能忘記初心,不能忘記過去走過的路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在新時代繼續前行,為國家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。